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我們的公廳 現貌 Our family's temple at 20071012

左營林氏家廟,我門俗稱"公廳" 是二進式閩南建築 分前廳 後廳 外面還有圍牆 前廳面向廣大的 palace square(廣場) 以紅磚築之 通稱"磚仔埕" 是許多林氏族人的回憶 也是 許多鄰近小朋友幼年玩耍的地方 因為 時代變遷 又有道路拓寬 現在 只有前廳仍然存在 廣常的一部分 作為族人有料的停車場

前廳正門有橫匾 題字"亞元" 是先祖之一的"林瑞璋公"於清同治五受封為"武舉"的匾額 公元二十世紀末 被某族人拆下 待價而沽?私下保管? 不得而知 現在 只見"匾額之座" 見證 此一歷史 前廳的左進(左廂房之左 )已經消失於道路拓寬 右進 則留下"魚躍于洲"的題字

後廳是供奉祖先神位處 此廳 改建於1957年 近年 又有整修 主要是針對漏水 及地板之老化 祖宗仝立之神位有二: 其一 為木製楷書之牌位 上書"西河 高曾顯祖林氏祖妣之神位" 1990年代 毀於一次 小火災(註一) 其二 則是現在 供奉於中之神位 也是1957年 新作 是正楷書陽刻加印之作 上敷金粉 底為狀元紅色 兩旁之宋楷 "立修齊志 讀聖賢書" 是由"晦翁"題字 這個"晦翁"就是南宋大思想家 朱熹 這樣看來 後廳的對聯比前廳大門的匾貴多了(註二) 兩側另有對聯一副 也是1957年 新設的
註一 小火災 其實是酒後之舉
註二 同樣的聯對 在金門的民家很多 在臺灣
恐怕這是唯一的了

1 則留言:

cyuanl 提到...

原文中~"...右進 則留下"魚躍于洲"的題字..."
應為~魚躍于淵~出自詩經. 大雅. 旱麓
另已消失之左進為"鳶飛戾天"此與詩經原文相符
"渊"為淵之古字

後輩之拙見請族中長輩指教

林群淵